找到相关内容1708篇,用时2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高句丽僧朗的合明中道思想及其哲学意义

    高句丽僧朗的合明中道思想及其哲学意义  (韩国)金邦龙  1.僧朗系高句丽遥(应为“辽”)东人。他于齐末建武年间(494~497年)由中国河北南下江南,是在高句丽长寿王(413~491年)和文...是从给梁武帝派来的十名僧侣教三论学中,可以斟酌当时僧朗的活动。  2.集三论学之大成的僧朗的核心思想是合明中道说。  这样的合明中道说是以龙树创始的大乘佛教中观派的(1)破邪显正、(2)真俗...

    (韩国)金邦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91669527.html
  • ”论和“八不中道”说

    ”论和“八不中道”说  (中国佛教百科全书·宗派卷)  吉藏(549—623),俗姓安,祖籍安息,后迁南海,再移金陵。七岁时依法朗出家,博览经论,潜心研习。十九岁时为法朗复讲经论,颇受大众称誉...非无理耶?答:不   可以月指月,应以指指月。若利根菩萨,应如是说。但凡夫着   有无故,以有无表非有非无。又说:   非有非无,是不谛义。能表是有无,所表非有无,故成   。以上观点,可以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75954703.html
  • 三论宗的“”论和“八不中道”论

    非有无”,“文言终不得理”。三论宗的主要理论“说”和“八不中道说”,正是在这种不可知论的方法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。  “”是佛教的传统说法,“”指真实不虚之理.“”即两种真理,具体指“真谛”(也称第一义,胜义谛等)和“俗”(也称世谛,世俗等)。“=”在印度佛教中有过讨论,在南北朝时也是热门话题,观点甚多。三论宗则别立名目予以论述,形成自己的理论。吉藏承袭法朗的说法.把“”分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22155002.html
  • 从中观的中道到后中观的台贤宗思想对立

    从中观的中道到后中观的台贤宗思想对立--兼论中国天台的特质与思维限制 傅伟勋中华佛学学报第 10 期中华佛学研究所发行1997.7月出版页383~395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页383 提要 中国台贤宗所倡三,不但没有违背中观之...

    傅伟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1647154.html
  • 胡五峰的体用思想与佛教思想的比较初探

      胡五峰的体用思想与佛教思想的比较初探  曹志成  第一次儒佛会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(1997.12出版 )  页7~14  华梵大学哲学系发行  本文全文由华梵大学哲学系提供,特此致谢  ...湖湘学派”哲学体系创始者的胡五峰,其体用思想的内容与意涵为何呢?它与传统的体用概念有何关连呢?它又如何与佛教思想作对话呢?我们这里尝试以胡五峰的《知言》为线索,来探讨其“以心著性”的体用思想及其在...

    曹志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25445845.html
  • 佛教与科学真理——暨论佛教肯定世间法的相关理论

    佛教与科学真理——暨论佛教肯定世间法的相关理论   上海大学文学院 林国良   摘要:佛教中观应成派认为,只是一理,即缘起性空之理。但宗喀巴大师为成立世间法而作了努力。他反对将世间法说成是“无”的断灭见,依照佛陀随顺世间的态度来区分正世俗(正确认识)和倒世俗(错误认识)。唯识宗坚持世界的终极原因是众生的第八识及其种子。但唯识的四重中,中间层次都是亦俗亦真谛,这意味着世人的认识也可是...

    林国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33360429.html
  • 智藏与寂护的思想以及对唯识思想的收摄之比较

    智藏与寂护的思想以及对唯识思想的收摄之比较  ----以智藏《分别论》与寂护《中观庄严论》为解释线索----  圆光佛学研究所 曹志成  圆光佛学学报  第四期(1999.12)  页25-...学派,此为其特色[1]。由梶山雄一的三点特色之说明,我们可以引申如下的三个问题:(1)智藏(与寂护)特有的论证方法为何?其与法称因明学之关系为何?此为第五节所要回答之问题;(2)智藏与寂护的思想内容...

    曹志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1852379.html
  • 与三性--觉悟人生、奉献人生与人间佛教

      着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,这两年似乎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,不但频繁现身于大大小小的重要佛事,还写下好几篇文章,成为佛教的“义务宣传员”。在前不久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上,余先...

    于晓非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2846142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"三性三无性"的说法,与龙树的有什么不同?

      赵朴初答:"三性三无性"的说法仍然是以缘起性空论为基础的,但以前龙树的"一切皆空"论只是就三无性的一边说的,瑜伽系则同时主张三性,而且详于阐说三性一边的道理,它大量采用了有部的"名相"(即术语)...

    赵朴初

    |佛教常识问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6585310800.html
  • 三论宗谛义初探

    为本,故为佛法中最根本的论题。自古以来,佛教各大宗派对的诠释差异甚大,大多都以一为实理。即真谛与俗,并以真谛之理为究竟。三论宗则有别于其它宗派的理解及认识,独显本宗之特点,本宗以为相对的真理,更重要的是以为言教,并非一般人所认为的是“理”是“境”。中观学派的创始人,龙树菩萨就是围绕这个主题,用之言教业说明诸法性空之理,求其自性不可得。可以说是以建立三论宗之体系...

    印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4849716.html